close

這次的奧運終於讓許多對中職陌生的球迷注意到中華隊除旅外的羅國輝、林哲瑄,國內的陳金鋒和張泰山之外,還有一名在國際賽中始終提供穩定火力的球員,雖然對中職球迷來說,他的名字老早如雷貫耳,也多年蟬聯明星賽人氣王,但不管他在國際賽打得多好,大家永遠只會注意到那個把球揮出場外的巨砲,卻忘了在巨砲前也同樣安打上壘的他,少了他,巨砲也不過只是陽春白雪空谷迴音罷了。

這次大家都知道他叫彭政閔了,但起因竟是因為在八比零的絕對逆勢下,以第三棒之姿演出一二棒應該拼出的精神——短打、撲壘。

▲永遠這麼拼命,這麼投入,即使不再是少年,卻還是有野球少年的大無畏精神,小恰是球迷的驕傲,好樣的!

對身兼象迷與中華隊球迷雙重身分的吾輩來說,這一撲的感覺相當複雜,第一是小恰年紀不小,身上早有不少舊傷,三年前怒擊變電箱(也有人指是消防箱)的蠢蛋行為導致手掌骨折,至今還常看到以繃帶裹手,撲壘這種年輕人該做的動作,其實怎麼樣都輪不到小恰來做,但這個獅子座的豪氣男子,要說他逞強還是倔強才好,總之他忍不下大幅落後的羞辱,也受不了休息室瀰漫的低迷士氣,打棒球絕對不是這樣,所以驚天一撲把帶隊的洪總給嚇了一跳,要說全隊的士氣從這裡點燃,應該沒人可以辯駁,只是,象迷會心疼的啊!

第二是身為同好與敵人最多的兄弟象迷,往往對象隊球員被徵召當國手一事非常煎熬,一方面希望他們出人頭地,一方面又害怕他們表現不如預期會比他隊球員遭受更多抨擊,像二○○三年札幌亞錦賽拿到一堆三振的猴子,從該年意氣風發的黃金戰士,被虧成K金戰士,象迷看來很兇,其實內心脆弱得不得了,老實說,臨場表現不好並不特殊,但背負諸多期許卻表現失常,難免心理受創,平時象迷驕傲得意自得其樂,但一提到K金戰士馬上縮起來,於是每年的國際賽事,部分象迷就像帶自己小孩出去比賽的家長,球員表現好他得意得快要爆炸,表現差他丟臉到想挖個洞躲起來,能當國手自然是光榮,但不能當國手也沒啥不好,至少不用擔心他表現不夠好回來被罵翻。

可是那每組隊必當國手(除了那年因為手掌骨折導致次年沒參加經典賽),而且還一定是中心棒次的小恰,象迷是又驕傲又心疼,除了因為他每打國際賽必定拼命,還有連年征戰導致的慢性疲勞,要是可以請命,我真想拜託選訓委員放過小恰一次,球員青春短,除了為自己飯碗打球,誰規定他們非得為國家打?就算國家栽培過他好了(實情是什麼大家都知道),這麼多年來的回饋也該夠了,小恰累了,球迷也很累了。

只是我想這又是一些飄在風裡似有若無的哀嚎,球迷無用不是現在才發生的狀況,拼獎牌很重要,國家的榮譽很重要,球員用廢了隨時有替代者上場,但對我們來說,這唯一的恰恰,可不能被隨便用用任意丟棄,球員是棒球這個產業裡最重要且無可取代的角色,一人興邦之事不是毫無可能,雖然,這些話大多數主事者不會太在意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糊塗塌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